最新消息
首頁 最新消息
電子制造行業專題報告:三類公司將勝出 | 2023-02-07 |
文章来源:由「百度新聞」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https://new.qq.com/omn/20201128/20201128A06IHR00.html" 海外建廠考驗管理層管理能力,鴻海為目前海外布局建廠能力最強的公司之一。目前,鴻海在中國大陸、巴西、墨西哥、日本、越南、印尼、捷克、美國和澳大利亞等地都設有工廠,80年代來中國建廠投資是成功的管理案例,同時幫助中國大陸制造業快速提升。自88年6月鴻海在中國深圳寶安開設第一家大陸工廠后,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公司持續布廠,目前富士康在大陸建立了七大產業園,包括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44個富士康廠區(科技園)。根據鴻海的擴張歷史,我們預計中國大陸的電子公司在出海擴張的過程中會面臨如下問題,管理能力將成為未來這些公司勝出的評價標準:1)勞工管理:究竟是本地領導管理還是外派中國人管理,這在鴻海的歷史中也能看到臺灣干部與本地干部的磨合問題。從目前多數大陸電子公司出海看還是以中國高管為主,預計未來能夠采用更多本地高管的公司可能勝出。2)語言種族宗教:相比越南未來三年大陸公司都會面臨印度投資問題,種族宗教種姓制度等問題將凸顯,管理不善可能影響開工,直接影響利潤率。3)政府土地投資稅收:海外投資預計大陸公司都將處在同一起跑線,沒有了地方政府的差異化扶持是否能夠持續維持高利潤率水平值得驗證。2.2.安卓未來三年看中下游份額集中+上游國產化安卓供應鏈未來三年隨品牌客戶變化中游廠商份額集中依舊有投資機會、上游材料、芯片國產化不斷滲透,整機組裝預計將向龍頭集中。下游ODM市場份額集中,聞泰華勤雙寡頭格局。全球前10大廠商除了蘋果均開始與ODM廠商合作開發中低端智能手機以及手機生態鏈產品,2019年,TOP5手機ODM公司智能機出貨2.85億部,yoy+2000萬部,智能手機客戶聚焦于OPPO,小米,華為,三星,聯想和LG等手機品牌。其中智能機出貨TOP3ODM廠商聞泰,華勤和龍旗占比超過90%,聞泰和華勤雙寡頭的優勢繼續放大,聞泰19年出貨1.1億部,yoy+22%,華勤出貨0.85億部,yoy+0.1%,龍旗出貨0.73億部,yoy+22.3%;從業績方面來看,2019年聞泰和華勤ODM業務營收規模均超過300億元,單機價值超過300元。中游零組件目前競爭格局分散,未來份額有望持續集中。安卓陣營中游零組件份額依舊比較分散,同時隨客戶變化大,都依然有份額持續提升的邏輯。具體從光學方面來剖析,2019年全球攝像頭模組前四名分別為歐菲光12.6%、舜宇光學11.5%、丘鈦8.6%、SEMCO8.4%,余下的供應商則主要為安卓陣營的供應商,多家供應商份額較為均衡,信利4.8%、Holitech4.8%、LG-innotech4.8%、Foxconn4.5%;從國內供應商前15強來看(主要為安卓供應商),除去頭部三家廠商外,信利、盛泰、三贏興、合力泰、眾鑫、富士康、鑫晨光、聯合影像、四季春、金康、世嘉、聯創、群暉等攝像頭模組廠商出貨量相差較小,份額較為均衡。上游:貿易戰加速國產化進程。從射頻器件來看,射頻前端主要起到收發射頻信號的作用,它包括功率放大器(PA)、雙工器(Duplexer和Diplexer)、射頻開關(Switch)、濾波器(Filter)、低噪放大器(LNA)等五個組成部分。濾波器:saw主要廠商有村田47%、TDK21%、太陽誘電14%,baw主要廠商有博通87%,國內目前廠商有麥捷科技、三環集團、中電德清華瑩、信維通信、好達電子等,PA被Skyworks、Qorvo、Broadcom、Murata占據,CR4=97%,國內PA設計公司主要有中科漢天下、唯捷創芯、紫光展銳等;射頻開關國產已經有突破,卓勝微是目前國內最大的開關供應商,已經進入三星、華為、小米的供應鏈,此外,展銳等廠商亦有出貨。2.2.1.聞泰科技模式:從ODM往上游半導體IDM延申聞泰收購安世半導體,從ODM往上游半導體IDM延申。聞泰為ODM龍頭廠商,包括手機、平板、筆電、IoT、智能硬件、汽車電子等領域,服務的客戶均為全球主流品牌,已經與90%以上的主流品牌建立合作關系。公司于19年并購安世半導體,安世半導體為分立器件、邏輯器件和MOSFET器件的全球領導者,其于17年從NXP獨立出來,以IDM的模式進行運營,覆蓋了半導體產品設計、制造、封測等全部環節,目前擁有兩座晶圓廠以及三座封測廠。并購完成后,聞泰已經形成兩大主營業務板塊半導體和通訊,已經形成從芯片設計、晶圓制造、半導體封裝測試到通訊終端、筆記本電腦、IoT、智能硬件、汽車電子產品研發制造于一體的龐大產業布局。借助安世,聞泰成功實現材料與芯片的獨立研發出貨,反過來聞泰也為安世拓展下游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的客戶群提供了豐富的渠道,形成產業鏈上下游協同效應,完成一大步“進階”。2.2.2.卓勝微模式:產品線不斷擴張,持續受益國產替代國內射頻前端龍頭,受益于國產替代趨勢。卓勝微為專注于射頻前端芯片研究、開發與銷售的公司,于2012年正式成立,2019年創業板上市。主要向市場提供射頻開關、射頻低噪聲放大器等射頻前端芯片產品,并提供IP授權,應用于智能手機等移動智能終端。卓勝微憑借快速高效的研發創新能力、經驗豐富的研發管理團隊、優良的供應鏈管理和成本控制水平、完善的品質管理體系以及坐擁國內外知名移動智能終端客戶資源的六大優勢,已成為國內智能手機射頻開關、射頻低噪聲放大器的領先品牌,公司目前為全球第五大、國內第一大射頻開關設計公司,射頻開關全球市占率5%。公司的射頻前端芯片應用于三星、小米、華為、聯想、魅族、TCL等終端廠商的產品,其中,19年三星和小米合計收入占比約45%。持續拓展產品線打造射頻平臺型廠商。持續拓展產品線打造射頻平臺型廠商。公司實現了多個產品領域的第一:率先基于RFCMOS工藝實現了射頻低噪聲放大器產品化、先行推出集成射頻低噪聲放大器和開關的單芯片產品、率先采用12寸65nmRFSOI工藝晶圓生產高性能天線調諧開關芯片、領先推出適用于5G通信制式中sub-6GHz頻段射頻前端芯片和射頻模組產品;此外,20年公司持續進行產品整體布局、拓展儲備包括模組的新產品,具體包括4G/5G模塊,DiFEM接收端模塊,LFEM、LNABank和WiFiFEM,其中,DiFEM、LFEM、LNABank三個產品已經在智能手機品牌廠商量產出貨,WiFiFEM目前已在路由器廠商量產。此外,公司發定增募資30億元,開展高端射頻濾波器芯片及模組研發和產業化項目以及5G通信基站射頻器件研發及產業化項目,與Foundry共同投入資源合作建立前道晶圓生產專線,建立高頻高性能濾波器的工藝平臺。2.2.3.同質化產品需要客戶帶來成長歐菲光從觸控屏龍頭到光學攝像頭龍頭,伴隨華為穩步增長。10年公司上市時為國內智能手機觸控屏供應商,12年時公司成立南昌歐菲光技術有限公司,從觸控顯示屏切入攝像頭領域,16年底開始公司單月攝像頭模組出貨量穩位居全球第一,2018年,公司率先實現了三攝像頭模組的大規模量產出貨,已成為行業內的雙攝和多攝模組的主流供應商。且公司是目前國內為數不多的具備3D人臉識別模組量產能力的廠商。此外,公司于18年收購富士天津車載鏡頭工廠和手機及汽車鏡頭相關專利及許可,垂直整合上延鏡頭板塊。從業績上來看,攝像頭模組營收從13年的5.88億元增長到18年的244.39億元,6年的復合增長率為86%。另一方面,近兩年依舊能夠看到同興達這樣同類型公司在客戶扶持下快速成長,成長方式依靠客戶支持能夠完全復制,攝像頭同樣進入放量期。公司主要產品為中小尺寸液晶顯示模組、攝像頭模組,主要應用于手機、平板電腦、數碼相機、儀器儀表、車載等領域,主要客戶為華為、OPPO、vivo、聯想、TCL、三星、亞馬遜、MOTO、海康威視、偉易達等;攝像頭模組客戶包括華為、三星、聞泰、華勤、傳音等。公司綁定龍頭+產能逐步釋放,業績穩步增長。2015-2019年,公司營收由20.19億元增長至61.96億元,CAGR+32.36%;歸母凈利潤由0.7億元增長至1.11億元,CAGR+12.22%。20H1,公司歸母凈利潤達0.83億元,同比增長197.40%,主要系1)綁定龍頭客戶,訂單飽和,市占率逐步提升,2)18年布局的贛州高端設備智慧工廠已實現產能釋放,3)公司橫向一體化戰略奏效,攝像頭模組已釋放產能并實現盈利。2.3.蘋果安卓均衡發展是大趨勢蘋果扶持下的紅色供應鏈反哺本土終端廠商,形成正反饋,蘋果安卓業務齊發展。電子黃金十年,大陸廠商從“蘋果”畢業,具備精密制造能力,逐漸成為平臺型公司,后智能手機時代降成本為重點,紅色供應鏈爆發份額持續提升,中游模組板塊大陸廠商成為中堅力量,紅色供應鏈也在蘋果新品中承擔更重要的角色,新產品的研發上也優先選擇大陸廠商(無線充電、AirPods等);此外蘋果扶持下的紅色供應鏈反哺本土終端廠商,大陸終端企業崛起后又會帶動本土的供應鏈,形成正反饋。本土終端廠商的供應鏈基本與蘋果的相重合,廠商蘋果安卓營收趨于均衡。安卓蘋果:先前主要做安卓客戶的廠商開始切入蘋果,案例比亞迪電子、聞泰科技。比亞迪電子做安卓的零部件如塑膠、金屬、玻璃等起家,業績經歷過3次翻倍騰飛,其中金屬中框占比安卓金屬的40%,業務體量做大后進行老產品新客戶的拓展,早年切入蘋果,做鍵盤金屬件和組裝、AirPods塑膠殼子、充電器塑膠外盒,并于19年切入iPodTouch、iPad的組裝,來自蘋果的營收有望從18年的10億提升至20年的100億,公司iPad產能爬滿后,蘋果有望在21年成為公司最大的客戶。聞泰科技在成為最大的ODM公司后先后開拓LG、三星、OPPO等重要國內外客戶,打開了ODM的新市場,在獲得北美大客戶的認證后也有望快速進入產業鏈環節。蘋果安卓:蘋果供應商也開始切入安卓,案例領益智造、中石科技。領益智造:公司為國內金屬小件龍頭(模切沖壓CNC),蘋果為其最大客戶。反向收購上市整合后,目前形成了精密小件、結構件(東方亮彩)、模組、組裝四大板塊,其中精密小件也逐步從蘋果拓展至小米、OV、華為、三星等安卓廠商;結構件方面在非A客戶的份額也持續提升,展望非A的營收快速增長,借助賽爾康的平臺加速進入高產值的組裝領域;中石科技:為致力于用導熱導電高分子技術提高電子設備可靠的專業化企業,產品主要包括導熱材料、EMI屏蔽材料及電源濾波器等,公司于14年成為蘋果石墨供應商,16年切入模切供應鏈,與蘋果的合作項目包括手機、筆電以及平板等;安卓方面,公司也積極拓展新產品新客戶,公司可伸縮石墨散熱模組專利技術已成功在大客戶折疊屏手機中批量商用、且已經獲得國內通訊行業大客戶材料供應商資格,有望隨著后續5G建設建設放量提高非A營收占比。3.哪些公司會勝出?3.1.向FATP演繹擴大收入利潤,臺灣成長歷史復盤筆電手機潮流+產業鏈轉移,臺灣企業成為全球電子關鍵力量:臺灣電子產業發展50余年,從早期推動PC組裝和周邊零組件標準化,衍生出完整電子產業生態鏈,在產業高度群聚效應推動下,已在全球電子產業處于關鍵性地位,并累積堅強OEM/ODM、IC全產業研發與制造實力。臺灣企業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進行專業化生產,隨著電腦產業的興起以及產業鏈的轉移,誕生了廣達、仁寶、和碩、緯創以及英業達等代工五巨頭,此外,也推動了電腦零部件行業的發展,比如做主機板的微星、技嘉,做面板的友達、奇美(與群創合并),做內存的南亞、華亞科等等,且誕生了多個自主品牌如Acer、HTC、ASUS。05年起把握住智能手機興起,在代工方面誕生了鴻海,此外也打造了IC設計、制造和封測一條龍體系(聯發科、臺積電、日月光)。截至20世紀末,臺灣身為亞洲“四小龍”之首,電子產業達到頂峰,1997年臺灣資訊電子產品位居世界前三的有:主板、監視器、芯片代工居第一,筆電、IC設計封裝和網卡居第二,臺式電腦居第三。以鴻海為例剖析臺企發展:收并購成為EMS帝國。鴻海公司成立于1974年,前身為鴻海塑料有限公司,最初的產品為黑白電視機旋鈕,以做模具起家,80年代隨著個人電腦興起,公司以成熟模具技術進入個人電腦連接器領域,正式更名為鴻海精密集團,90年開始進軍IT終端代工領域,且收購華升、廣宇進行逆向整合成為鴻海集團,隨后持續建設工廠收購組裝工廠補全藍圖:00年建立宏訊電子為UT代工小靈通、03年收購摩托羅拉3G手機組裝廠、05年收購奇美通訊進軍高階手機及模組設計代工,此外,公司在個人電腦、通訊、消費電子以及汽車電子等領域都積極進行投資并購、迅速擴大集團板塊。2018年被福布斯評選為全球上市公司第105位(與騰訊并列),并在美國《財富》雜志2018年全球500大公司排行榜中位列第24名。鴻海產品線廣覆蓋,以“eCMMS”模式進行產業上下游垂直統合、建立經濟規模。公司旗下各關系企業的研發、設計、制造、銷售、售后服務等領域包括從上游半導體、零部件到、模具、設備、機器人到下游OEM組裝、品牌和渠道,旗下擁有6個產品事業群(A-B、S)。為什麼臺灣企業逐漸開始沒落?產業遭遇瓶頸,人才流失+投資謹慎創新步伐較慢。2000以后臺灣電子產業逐漸走向衰弱,具體表現為1)缺乏品牌:受到智能手機的沖擊,筆電的自主品牌如華碩、宏碁、HTC等走向沒落,目前筆電市占率較小,智能手機也未能突破;2)上游核心技術依然落后:如DRAM、面板等;3)依然以組裝廠和晶圓代工廠為主導,從臺灣電子產業產值來看,除10年金融危機后反彈性大幅增長,近10年來臺灣電子產值呈現波動震蕩的形式,多個年份出現個位數的下滑,顯現缺乏增長動力。此外,我們選取臺灣組裝五哥與蘋果產業鏈一二線標的進行財務指標對比:大陸企業業績彈性更大,營收和凈利潤增速更快,在此我們不進行盈利能力的對比,因為所在的產業鏈環節不同,盈利能力會由于競爭格局及價值分配有所差異。投資Capex較為謹慎,貨幣資金存量較高。選取Capex總營收比值為企業投資意愿指標,臺灣組裝五哥的均值常年為1%,相比來看,大陸蘋果產業鏈一二線標的均值在20%波動。此外,我們選取貨幣資金總資產為企業留存現金意愿指標,臺灣組裝五哥的均值常年為20%,大陸蘋果產業鏈一二線標的均值在15%左右波動,近年下降至10%。激勵制度缺乏,臺灣面臨人才流失:臺灣薪資歷年漲幅較為緩慢,工業的經常薪資工業、電子零件、電子光學2000-2019年20年的復合增長率分別為1%、2%、2%,相比來說,大陸擁有更健全的員工激勵制度以及企業文化,愿意為人才支付更高的薪酬,員工提拔制度更為不拘一格。立訊、歌爾、信維等均在過去10年推出股權激勵計劃,授予管理及業務骨干人員期權或者股票。在人才結構上,陸資企業高管吸引了更多的臺灣籍人才(詳見立訊高管結構)。隨著A股的分拆上市制度建立,預計也能夠看到更多的電子公司高管持股子公司平臺,享受新平臺成長機會。管理層年齡差距,大陸高管更具備經營運作精力:臺灣企業的另一大問題是公司找不到繼承人,目前董事長年齡均值在66歲左右,年齡最大的已經達77歲,相較來看,大陸董事長年齡均值在51歲左右,正值壯年、更具備經營運作精力,更有動力發展好公司。3.2.加速全球化布局,競爭EMS市場臺灣產業撤出大陸,大陸公司則加速全球化布局。中美貿易戰加速臺系EMS廠商撤出大陸轉移至東南亞印度以減少關稅影響以及降低供應鏈風險,主要EMS廠商鴻海、廣達、仁寶、英業達、緯創、和碩等目前在中國大陸產能比重基本在7-8成,高的占比至9成,目前臺系廠商正籌備往印度、東南亞越南泰國、中國臺灣等地轉移產能,其中為緯創預計明年非大陸產能占比要到50%,鴻海、緯創也已經在印度設廠。此外,大陸公司亦加速全球化布局,聞泰、藍思、立訊、比亞迪電子、鵬鼎加速海外布局,通過設立海外子公司、增資海外公司擴充海外產能。貿易戰下偉創力退出華為EMS,貿易戰下的紅色供應鏈增多,大陸廠商承接組裝市場。在美國商務部對華為啟動制裁后,美國代工廠偉創力與華為中止合作退出華為EMS項目,富士康與比亞迪電子承接偉創力退出產能。貿易戰背景下,為了保證供應鏈安全,大陸廠商有必要有動力從中游的零組件模組往下游的整機組裝滲透。3.3.大陸企業之間哪些公司會勝出?我們選取了A股蘋果產業鏈的主要標的:立訊精密、歌爾股份、領益智造、比亞迪電子、信維通信、藍思科技、鵬鼎控股,從估值、業績體量、經營質量、發展路徑進行對比,最后按照公司各發展板塊、asp、份額對23年營收空間進行一個測算,上述一二線標的的業績彈性(23年空間19年營收)從高到底分別為比亞迪電子3.56、領益智造2.93、立訊精密2.88、歌爾股份2.73、信維通信2.53、藍思科技1.98、鵬鼎控股1.5。因此,展望至2023年,我們首選領益智造、比亞迪電子、立訊精密,結合估值水平來看,明年重點推薦領益智造。估值:我們選取當前市值2021年wind一致預期凈利潤=21年PE,縱向對比,我們判斷立訊精密、歌爾股份、鵬鼎控股已經處于估值中樞偏上位置(立訊19年估值14x-31x、歌爾16-57x、鵬鼎13-33x)。橫向對比,信維通信、領益智造、比亞迪電子相對于蘋果產業鏈估值較為合理低估。營業體量:立訊精密>比亞迪電子>歌爾股份>藍思科技>鵬鼎控股>領益智造>信維通信經營&資本質量:從扣非后ROE、ROA、ROIC指標來看,立訊、信維、鵬鼎為經營質量較為優質的公司,立訊指標分別為22、11、18%,信維指標分別為20、13、17%,鵬鼎控股指標分別為14、10、13%;從存貨周轉率來看,立訊、信維、藍思較為占優,指標分別為8、6、8%。資本質量:蘋果一二線標的負債率基本在40-50%。發展路徑:綜上所示,我們認為蘋果供應鏈中游國產化程度高,未來三年關注從中游模組到下游次組裝及組裝滲透,更長期關注上游如材料芯片的國產化機會;近三年我們認為立訊精密、比亞迪電子、領益智造為突出的從中游零部件成功拓展至下游的廠商,未來三年持續看好。對比立訊精密、歌爾股份、領益智造、比亞迪電子、鴻海在產業鏈各環節綜合能力:材料:以海外公司為主,如LCP(村田)、模切屏蔽導電散熱材料(3M、中石、邁銳、杜邦、ParkerHannifin、Laird、Nolato等),立訊精密和歌爾股份比較缺乏材料方面的儲備,正在積極補足,領益材料則具備磁材(硬磁軟磁)、無線充電(鐵氧體、納米晶)等材料能力,比亞迪電子具備陶瓷粉體自供的能力,鴻海旗下的工業富聯具備刀具材料的研發控制能力。零組件:領益原有優勢在于零組件,為蘋果精密小件如模切沖壓CNC的主力供應商,立訊歌爾組裝較為強勢但是小件相對技術欠缺;比亞迪電子零組件如塑膠、金屬、玻璃陶瓷起家,旗下組裝和零組件業務協同發展,鴻海零組件涵蓋中框、PCB、鏡頭、面板、半導體,行業覆蓋較為全面,垂直協同效應明顯。模組:A股里面立訊精密、歌爾股份能力最為突出,已經具備AirPods完整的NPI能力;立訊從18年切入無線充電、馬達、天線等模組,且體內外具備聲學、光學模組、連接器等模組制造能力;歌爾股份做聲學模組起家,為蘋果微型揚聲器和Earpod耳機領域的主要供應商;領益智造積極籌備如散熱、轉軸、馬達、無線充電等模組的團隊,有望受益于產業鏈轉移帶來的海外制造機會。FATP:鴻海FATP能力最強,具備手機完整NPI能力,組裝產品涵蓋手機電腦服務器電視網絡設備機器人耳機機車;大陸公司里FATP能力:立訊精密>比亞迪電子>歌爾股份,立訊精密旗下組裝產品包括AirPods、iWatch、iPhone(體外),歌爾股份旗下則包括TWS以及VRAR組裝,比亞迪電子主要是手機以及NB;此外,領益智造收購賽爾康,補全了SMT以及FATP能力,并且積極配合客戶在海外如印度建立手機的組裝產能。海外布局和企業管理:鴻海早年來華進行投資,情況跟目前臺資陸資廠商為了供應鏈安全轉移產業鏈到印度東南亞類似,目前已經在大陸、巴西、墨西哥、印尼、越南、捷克、美國等地建立了產地,就海外布局及管理來看,鴻海是能力最強的公司;內資企業里面,海外布局進度比亞迪電子>領益制造>立訊精密>歌爾股份,具體來看,,立訊、歌爾目前只在越南有布局產線,領益通過收購賽爾康補全了海外板塊,比亞迪電子則在德國、匈牙利有產地,且印度馬來西亞等地正在建設中。4.未來的延展和未來的機會,消費電子外滲透4.1.VRAR是5G最適合落腳點之一VRAR是5G最適合落腳點之一。虛擬現實涉及“五橫”技術架構:“五橫”是指近眼顯示、感知交互、網絡傳輸、渲染處理與內容制作,優質的VR體驗(初級、部分、深度、完全沉浸)對網絡環境有極高的要求:1)超清畫面實時傳輸對網絡帶寬的要求;2)低延時處理。5G適合VRAR的特質在于:1)高傳輸速率,5G網絡最高傳輸速度每秒超過10Gb,有利于8K及以上超高清內容的傳輸和實時播放;2)邊緣計算,處理下沉用戶,減少數據傳輸和反饋的時間,根據IMT-2020制定的指導方針,5G支持500kmh的移動速度,延遲小于10ms,VRAR優質體驗得以實現。VRAR預計在2020年開始加速發展。VR:隨著5G建設推進、政府政策支持、技術創新加速、內容生態多元以及產業鏈成熟成本下降,VR出貨量預計于2020年開始加速增長,2024年出貨量預計達到3561萬臺;2020-2024年的CAGR為41.1%。AR:展望未來預計隨著5G的推進、核心技術的突破和內容應用的積累,AR消費市場將2020年開始飛速發展,頭顯達到百萬級出貨量;根據IDC預測,2024年AR出貨量或達4111萬臺。VRAR爆發,利好相關電子產業鏈。VR產業鏈主要分為硬件、軟件、應用、服務四大塊。硬件方面,零部件主要由四大部分的電子元器件組成:芯片、傳感器、顯示系統、光學器件(透鏡、鏡頭、全景相機等)、外殼結構件組成;設備分為輸出設備及交互設備,輸出設備按照形態分為頭盔、眼鏡、一體機,交互設備包含動作捕捉、頭部追蹤、收拾識別、聲音感知及全景視頻。以OculusRift為例,整體OculusRift的BOM成本約為206.1美金(包括組件成本組裝測試),其中頭盔單元成本為138.56美金,占比67.23%,代工測試成本則為6.5美元。從結構來看,VR內部組件數量及復雜程度遠高于智能手機,組裝代工難度更高,根據BI,OculusRift內部的組件超過200個,而智能手機(平均組件在40-50個)。4.2.AIoT有望爆發,利好相關電子產業鏈智能物聯網(AIoT)是指系統通過各種信息傳感器實時采集各類信息(一般是在監控、互動、連接情境下的),在終端設備、邊緣域或云中心通過機器學習對數據進行智能化分析,包括定位、比對、預測、調度等。全球物聯網應用出現三大主線,一是面向需求側的消費性物聯網,即移動物聯網,涵蓋可穿戴、智能硬件、智能家居、車聯網等消費類應用,二是面向供給側的生產性物聯網,進行工業、農業、能源等傳統行業的融合,三是基于物聯網構建的智慧城市。產業物聯網和消費物聯網齊頭并進,據GSMAIntelligence預測,從2017年到2025年,產業物聯網連接數將實現4.7倍的增長,消費物聯網連接數將實現2.5倍的增長。全球物聯網收入在未來幾年將增加三倍以上,由2019年3430億美元(人民幣2.4萬億元),增長到2025年1.1萬億美元(人民幣7.7萬億元)。AIoT有望爆發,利好相關電子產業鏈。IoT產業生態可以劃分成硬件、網絡連接、平臺及各領域的應用服務四個主要層次。其中,硬件是實現物聯網運載功能的柱石,網絡連接是基礎,物聯網平臺是樞紐,而應用服務則是垂直行業拓展價值的出口。硬件方面,零部件主要由三大部分的電子元器件組成:芯片(通信芯片、定位芯片等)、傳感器(物理傳感器、化學傳感器、生物傳感器、RFID、攝像頭等)和無線模組(通信模組和定位模組)。應用服務終端產品包括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消費電子等。4.2.1.小米發展:全球IoT平臺巨頭,Lot營收體量第二大公司為全球IoT平臺巨頭,堅定“手機+AloT”策略。公司采用自產+“生態鏈”模式孵化硬件,構建了手機配件、智能設備以及生活消費的產品矩陣,目前已經投資孵化超過210家公司,包括90多家專注于發展智能硬件及生活消費品的公司,有利于鞏固小米生態系統,其中華云、華米都已上市。打造了移動充電寶、空氣凈化器、掃地機器人、平衡車等精選產品,小米loT平臺目前已經連接1.32億臺智能設備,支持2000款設備,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物聯網平臺。判斷IoT板塊為小米為區別其他終端廠商的優勢所在,有助于提高客戶粘性,持續擴大硬件接入,奠定后續發力服務用戶數。發展歷程:小米從2014年起成立專門研究IoT連接模組的部門,致力于智能模塊的開發,發展以手機為核心的IoT戰略;2017年IoT被作為四大業務之一寫入招股說明書,商業化已初現崢嶸;2017年11月宣布AIoT全面開放,正式進入IoT戰略第二階段(開放智能場景聯動功能,全面搭建AIoT生態鏈);2019年3月成立AIoT戰略委員會,同年4月小米旗下的全資子公司松果電子團隊進行重組,部分團隊分拆組建新公司南京大魚科技,南京大魚半導體將專注于半導體領域的AI和IoT芯片與解決方案的技術研發,標志“手機+AIoT”雙引擎戰略落地。發展策略:從手機到智能音箱作為所有設備的連接核心,重在個人和智慧家庭方面的智能化應用,搭建IoT生態。小米IoT的方向是先解決硬件產品的聯網問題,以手機為核心連接所有設備,故在2014年成立了專門研究智能模塊的部門;后憑借投資的方式孵化生態鏈,切入家電、廚具市場;通過開發者平臺實現與第三方企業的合作,向“平臺化”進軍。AI+LoT兩手抓,強化AI和IoT聯動發展打造AIoT平臺,智能音箱成為新突破口。繼手機之后,小米看好語音控制中心,欲將智能音箱打造成AIoT產業發展的新突破口。硬件品類:1)小米自主設計和研發產品:智能電視、人工智能音箱及智能路由器、智能手表、智能空調;2)小米生態鏈產品;3)第三方產品(可在小米有品進行銷售)IoT體量:IoT與生活消費產品為公司智能手機之后的第二大營收板塊,15-19年5年CAGR為48%,19年營收為621億元,營收占比30%,毛利率為11.2%,yoy+8.84%。4.3.新能源汽車的電子化大浪潮汽車電子行業是將電子信息技術應用到汽車所形成的新興行業。從廣義上講,汽車電子從基礎元器件、電子零部件、車載電子整機、機電一體化的電子控制系統(ECU)、整車分布式電子控制系統、與汽車電子有關的車外電子系統等軟硬件。從系統看包括零部件系統、車內、車際網絡。現代汽車電子集電子技術、汽車技術、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等于一體,包括基礎技術層、電控系統層和人車環境交互層三個層面,經歷了分立電子元器件控制、部件獨立控制及智能化、網絡化集成控制應用三個發展階段。目前汽車電子產品可以分為電子控制系統和車載電子裝置兩大類,其中電子控制系統性能直接決定著汽車整車的性能。消費升級+新能源促進汽車電子單機價值提升,市場前景廣闊。14-18年受益于國家政策補貼和市場空白,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和銷量持續高速增長,雖然2019年6月6日國家改變對新能源汽車的政策方向,減小扶持力度,但仍持有鼓勵態度,預計未來新能源汽車銷量提升趨勢不變,極大提高汽車電子需求。同時,隨居民消費水平提升,車型往中高端汽車、新能源汽車占比提升,汽車電子產品成本占整車比例也逐步上升。此外,當前國內前裝車載電子滲透率相較于日本(80%),依然存在很大提升空間,據中國產業信息,預計2022年中國汽車電子市場規模將達到9968億元,2017年至2022年的CAGR達到11.5%。汽車電子穩步增長,帶動相關行業產業鏈。全球汽車電子產業結構也不斷調整,汽車電子產業鏈呈現多元化發展態勢。汽車電子產業鏈上游為汽車電子元器件,主要包括車用半導體芯片及其他分立器件。中游為系統集成商,包括嵌入式系統開發、MCUECU模塊開發、汽車電子供應商,下游為汽車整車廠商。近年來,一些大型一級零部件制造商通過介入供應鏈的其他環節領域構成新的產業鏈格局和競爭優勢。整體來看,由于美國、歐洲、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汽車產業起步時間早,已經積累了顯著的技術優勢。2018年市場上Tier1系統集成商行業集中度高(前10廠商市占率超過70%),國內廠商技術相對落后,主要供應汽車電控單元產品。4.4.醫療信息化持續迭代升級,藍海市場規模有望破千億醫療信息化持續迭代升級:管理臨床,數據協作智慧醫療顯雛形。國內80年代開始醫療信息化的探索,整個醫療信息化發展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1)1998年HIS管理信息化階段,主要在于實現管理的規范化和電子化;2)2008年CIS臨床信息化發展,主要在于診療流程信息化呈現;3)2015年院內數據集成CDR,主要在以數據做協同,業務集成交互和數據共享;4)2017年區域數據共享GMIS,在于信息共享以及融合利用,目前大部分醫院從管理信息階段向CIS臨床信息化升級迭代,目前醫院CIS建設的實施程度不足50%,只有部分三甲醫院有智慧醫療的雛形。我國醫療電子產業高速增長,中長期市場規模有望破千億,關注配置醫療健康功能的可穿戴設備。我國醫療電子行業年增長率>15%,11-19年復合增長率為17%,2019年我國醫療信息化市場規模為592億元,預計到2023年市場規模達到1006億元,5年復合增長率為11%,為藍海市場。行業發展重點關注1)配置了醫療健康功能的可穿戴設備將會成為領域中強勁動力,如蘋果20年新款6代iWatch支持無創檢測血糖;2)5G+醫療,包括康復機器人、AI輔助診斷等;3)醫療保健物聯網:配置物聯網支持的生物傳感器的設備及應用。……(報告觀點屬于原作者,僅供參考。報告來源作者:天風證券) 關鍵字標籤:汽車電子代工 |
|